一、王世贞的史学成就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他在文学上主张复古,为后七子中的领袖人物,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王世贞在明代虽以文学家见称,但他在史学方面的成就是十分可观的。明人对王世贞的史才有明确的评价。为《弇山堂别集》作序的陈文烛称其为“千秋轶才”,以其“不得一登史馆”引为憾事。万历年间奏准开史局纂修国史的大学士陈于陛,也有与王世贞“生不同时之恨”。享有盛名的文人陈继儒还说:“予尝谓吾朝有两大恨”,其一为“王弇州负两司马之才,若置之天禄、石渠、而以(汪)伯玉诸子为副,其史必可观,而老为文人以殁。皆本朝大恨事也。”
王世贞的史学成就,主要在于明史撰述方面。他在青少年时期,就注意收录本朝掌故旧闻,有志于撰写明代历史。他在晚年曾多次谈到这一点:“老人束发入朝行而尝窃有志矣,故上自列朝之汇言,累朝之副草,旁及六曹九镇畿省之例利要害,大家委巷之旧闻,文学掌故之私记,皆网搜札录。有志而未成,而惜乎予老矣!”[18]“王子弱冠登朝,即好访问朝家故典与阀阅琬琰之详,益三十年一日矣。晚而从故相徐公(徐阶)所得尽窥金匮石室之藏,窃亦欲籍薜萝之日,一从事于龙门、兰台遗响,庶几昭代之盛不至忞忞尔。”[19]王世贞为了撰写明朝国史,孜孜不倦地从历朝实录、档案文书、野史家乘中抄录了大量史料,他把这些史料加以整理、考核,分门别类汇编成为几部明史的资料书,《弇山堂识小录》、《少阳丛谈》、《国朝丛记》、《明野史汇》、《皇明名臣琬琰录》、《天言汇录》、《觚不觚录》、《阉寺小纪》、《戚武梼杌》等,他在对这些史料进行严格的审查、仔细的甄别后,写成了《史乘考误》一书。在这样严实的基础上,王世贞才着手撰写一部纪传体的当代史。万历十六年(1588年)前后,王世贞已60余岁,他感到自己难以完成撰写明史的巨大任务,便把自己所搜集的上述资料加以整理,汇编成《弇山堂别集》100卷,在金陵刊刻。所以称为“别集”,是对他自己所撰的诗文集《弇山堂正集》而言的。但这部书并没有包括他的全部史学著作,后来又由董复表对其遗著加以收集整理,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刻成《弇州史料》100卷,前集30卷,后集7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