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显然是一个可世袭的体面职位,这些人所做的既有类似确定吉日这样的天文历法方面的工作,也有像占卜或为统治者读、写这样的任务。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上,“史”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不仅会记录下外交活动的过程,还会在每一年开始之时为统治者制定出将要正式宣布的历书,其中会声明诸侯的重要职责。这种历头会被供奉在诸侯的宗庙中,对于这一点,“史”也会做相关记录。孔子在编纂《春秋》这部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时(他被认为是这部书的作者),或许就是以这些记录为依据的。
《书经》《春秋》《竹书纪年》
《书经》又名《尚书》,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政治文献汇编。这部文献记录的主要是统治者的一些言论,其中有几篇是为公元前1046年周王灭商正名的作品。[59]早在公元前6世纪,这部著作的最初形式应该就已经存在了。[60]但根据清代考据学家以及20世纪研究文字风格的学者的观点,传世的《书经》中有一些篇目最迟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且该书有一部分系伪作,出现时间在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在重构古代汉语语音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瑞典汉学家高本汉(B. Karlgren, 1889—1978)认为:《古文尚书》总共58篇中有28篇系后人添加,这个比《今文尚书》年代还晚的本子的特点在于过分夸张地模仿古代风格。[61]对此,德裔汉学家霍古达(Gustav Haloun)提出:这些出现年代最晚的篇目所记载的历史反而是最早的,这是中国历史编纂上的一个普遍特征,这种对于重构自身最古老历史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统治权的合法性。[62]